胰腺炎,为何急性发作时需警惕沉默的杀手?

在临床实践中,胰腺炎作为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急症,其急性发作时往往被形容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因其初期症状隐匿,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忽视,但一旦病情恶化,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胰腺炎,危及生命。

问题提出: 为什么胰腺炎在急性发作时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?

回答: 胰腺炎之所以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主要归因于其初期症状的不典型性和易被误诊的特性,初期,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微不适或疼痛,这种疼痛往往被误认为是胃痛或胆囊问题,而忽视了胰腺的潜在炎症,胰腺炎早期可能伴随的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也较为普遍,缺乏特异性,难以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区分。

更重要的是,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中,炎症反应可导致胰腺自身消化,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和酶类,这些物质若未得到及时控制,可迅速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,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,这一过程在初期往往不易察觉,因此被称为“沉默”。

诊断关键: 鉴于上述特点,对于疑似胰腺炎的患者,应高度警惕其潜在风险,诊断时,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,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测定,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扫描,以明确胰腺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,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,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,是提高治疗效果、减少病死率的关键。

预防措施: 预防胰腺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,如戒酒(酒精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)、控制高脂饮食、及时治疗高脂血症和胆道疾病等,对于高危人群,如既往有胰腺炎病史、胆道疾病史或酗酒者,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胰腺炎,为何急性发作时需警惕沉默的杀手?

胰腺炎虽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但通过提高公众对其认识、加强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、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对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